首頁 -> 管理文庫

把員工分為三六九等

    查理比薩姆強,但不如瑪麗。一言以蔽之,這就是強制排名背后的操作動力---主管根據(jù)員工過去的表現(xiàn)和領導力潛能進行分門別類。
  在那些不對員工排名的公司,幾乎每個員工都會在和主管進行完績效評估討論之后,感覺良好,認為自己超過平均水平,尤其是當一個心軟的經(jīng)理把標準設置得太低的時候。但是,在強制排名體系中,經(jīng)理們要把下屬的表現(xiàn)按鐘形曲線排名。

  提到這個程序,人們就會聯(lián)想到通用電氣。該公司把員工分為三類:最佳員工占20%,他們會獲得獎金、晉升機會和股票期權;"績效良好的中層"占70%,擁有良好的前景;最差員工占10%。"公司把未來寄托在員工身上,就必須淘汰最差的10%,并且每年持續(xù)淘汰---不斷提高績效標準,改善公司領導層的質(zhì)量。"首席執(zhí)行官杰克·韋爾奇在致股東的最后一封信中說。

  通用電氣并非特例:微軟、思科、惠普和Sun Microsystems等公司也實行員工排名。Sun的體系與通用電氣極為相似:20%"優(yōu)秀"、70%達到"Sun的標準"、10%"表現(xiàn)差"?;萜詹捎?-5級,15%為最高級5,5%為1級。微軟采用2.5-5級。

  強制排名的最大價值不僅在于把員工分類,還在于評估會議后對每個員工采取的行動。評定的最佳績效者(A級員工)可以獲得突飛猛進的發(fā)展和培養(yǎng),得以快速晉升。這樣,能確保公司現(xiàn)在和未來,都由一批績效最高的經(jīng)理人領導。列入最差類的員工(C級員工),一般都必須離開原職位或組織。

  實施強制排名的慣常做法是由公司為待評估員工---通常是中級和高級領導層---制定少量標準。同時,確定評級分布:例如,最佳20%,非常必需70%,最差10%。然后,高級經(jīng)理人根據(jù)標準討論、評估每個人,并將其劃分到預先設定的類別中。

  排名之前的五層分析

  讓我們來看一個已完成強制排名的公司,它是美國最著名的消費品包裝公司之一,其母公司名列財富500強的前十位。從一開始,公司就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行進。

  母公司為尋求轉變而任命了新的首席執(zhí)行官,他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問題:公司利潤很高,但多年來,市場份額始終沒有上升。公司以"長期聘用和盡力而為"作為企業(yè)文化,定期進行例行績效評估,但常常過于寬容。繼任規(guī)劃程序包括所有認可的標準特征,但是每年被評為晉升潛力大的都是同一批人---而且組織的關鍵職位很少由繼任規(guī)劃清單確定的人選擔任。

  公司決定啟動強制排名,程序開始,首先公司高層了解了強制排名在其它許多組織中的作用。他們集中精力尋找強制排名體系的組成要素,如果他們推行這個體系,這些組成要素能使強制排名程序符合他們的文化和目標。

  高層領導分析了五個關鍵部分:

  評估標準。要評估領導才能和未來潛力,需要制定適用于所有組織單位員工的標準尺度。他們制定了4個可測量標準:卓越地執(zhí)行,滿懷激情地尋求結果,受人擁戴,做出艱難的決定。

  組織等級。排名程序要在組織內(nèi)部深入到何種程度?收效會在哪里遞減?經(jīng)理人團隊是否也包括在強制排名范圍內(nèi)?為確保程序的最大影響力,公司決定排名程序只包括高層經(jīng)理人和副總裁(VP)團隊(47人)以及他們的直接下屬(180人)。

  保密性。對公司采用強制排名體系的公開程度如何?是否將評估結果告訴被評估者?公司最終決定向全體員工公開排名程序。其原則是"沒有秘密,沒有驚訝"。

  步驟。怎樣進行評估?持續(xù)多久?各參與者的作用是什么?評估者應做好什么準備,才能通曉業(yè)務,正確地進行評估?

  結果和后果。完成排名程序后的情況如何?怎樣對待A級員工?令人感到更為棘手的是:怎樣對待C級員工?

  排名程序的主要環(huán)節(jié)

  程序?qū)γ總€受到直接影響的人,如評估者和被評估者,完全公開。公司向大家保證,不僅將公開最終評估結果,還將公開高層領導討論中談到的每個人的優(yōu)點、缺點和發(fā)展需要。

  每位評估者都拿到一個小冊子,其中簡要介紹了被評估者的情況,包括完整的工作經(jīng)歷以及上一兩次績效評估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。每人都參加3小時培訓,了解程序的精神、意圖和技術性細節(jié)、評估技巧。

  在會議召開前兩周,首席執(zhí)行官向每個參與程序的人發(fā)出兩個電子郵件。在第一個郵件中,他說:"程序的目的是從我們的領導人中鑒別出最佳的20%、中間的70%和最差的10%。最佳的20%職業(yè)發(fā)展應加速;中間的70%團結一致的貢獻對我們的成功很重要;最差10%的才能在這里不能充分發(fā)揮,可能在其它地方會更好地施展。"

  在第二個電子郵件中,他向所有評估者發(fā)出直言不諱的要求:"公司領導層的未來取決于你們定為最佳的20%。鑒別時,應'發(fā)揮經(jīng)理才能',仔細、謹慎、精挑細選。我們要確定最佳員工,為他們創(chuàng)造發(fā)展機會。還要鑒別績效較差數(shù)量為10%的員工。我已經(jīng)做好準備,與你們一起工作,確保有序地完成所有員工的分類工作。" 評估會議用了大半周,每次會議長達8小時。會議的技術性細節(jié)很簡單:每次會議,把每個待評估經(jīng)理的姓名寫在一張小的即時貼上,按照字母順序,排列在墻上空白的活動掛圖上。一張高5英尺、長10英尺的空白方格紙,放置在房間中央,面對評估組。紙上用直線分為三部分,頂部分別寫著:"最佳的20%"、"非常必需的70%"、"最差的10%",并用即時貼標明應分到各類的確切人數(shù)。

  評估者經(jīng)過培訓,快速了解會議的技術性細節(jié)、基本原理、基本準則和關鍵點后,得知會議的目的:"你們的工作是充分討論每個人,然后把姓名從字母表移到A、B、C區(qū)域內(nèi)。"

  絕不妥協(xié)地恪守原則

  總共需評估39人。評估者坐下時,發(fā)現(xiàn)每個區(qū)域的人數(shù)并不接近所需的數(shù)字。13人在A區(qū),26人在B區(qū),C區(qū)是空的。在會議過程中,評估者被首次提醒的是,公司需要的結果是:7個A,28個B,4個C。

  于是討論集中在了之前確定的4個標準上,即卓越地執(zhí)行,滿懷激情地尋求結果,受人擁戴,做出艱難的決定。他們必須據(jù)此做出判斷。

  削減A級員工清單十分困難,因為所有評估者都一致認為這些經(jīng)理是組織中最好的員工。但是,規(guī)則不容改變。

  同樣,把員工列入C類也非常困難,即使大家一致認為某位員工不如團隊中的其它成員。信息技術部的負責人說:"我不想趕走沒有接替者的員工,這是否意味著我們不得不停止?"

  首席執(zhí)行官提出了關鍵問題,他問:"如果我們不停止,這項活動是否毫無價值?"盡管在隨后的討論中,已經(jīng)迅速趕走邊際員工的部門,與容忍平庸之才的部門相比,處于不利境地,但是程序必須進行。"C級員工無論在哪里,都是C級員工。"有人說。最終結果是,清單上的C級員工幾乎都來自一個一貫容忍的部門。

  對公認最有晉升潛力的員工,討論的時間最長,但很難形成一致觀點。

  一位員工多年來一直被當作某經(jīng)理人職位的最佳替代人選,首席執(zhí)行官談到她時說:"我恪守原則。她不是A級員工,沒有前瞻性??赡芩怯心芰Φ慕?jīng)理,但不是領導人。并不是說她永遠不是,而是需要長期艱苦的奮斗。"

  討論不僅鑒別最佳人才、非常必需的員工和必須離開的員工,還讓高級管理層看到培訓研討會和經(jīng)理人大學課程以外的發(fā)展機會。"總部能否安排一些工作,讓我們沒有留意到的員工獲得發(fā)展機會?"人力資源副總裁問。

  運營部負責人回答說:"已經(jīng)有幾個工作,可以安排18個月輪換。"

  討論過程中,參與者談到暫時工作安排和特殊項目,讓績效良好的員工參加這些項目,接受考驗,獲得發(fā)展,使高層領導對他們更為重視。

  最后,排名結束。紙上有7個姓名在A區(qū),28個在B區(qū),4個在C區(qū)。直接結果是圓滿完成任務:每組評估者把適當比例的人數(shù)分到各類。更重要的收獲是,他們對公司227名高層經(jīng)理中每位成員的領導潛力都達成了真正的共識。

  會議結束后,許多管理者筋疲力盡離開時說:他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公司最優(yōu)秀人才庫的深度,認識到高峰和低谷的位置,這也許就是這個程序最大的附加收益。

作者: 佚名 ;資料來源: 本站原創(chuàng) ;錄入時間: 2007年10月24日